生活中,总有一些让你脑洞大开的冷知识,比如,辣是痛觉不是味觉、胃可以扩大为自身体积的6倍、人一紧张就想上厕所……
你的脑海里还有哪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念头?
生命时报全新推出“脑洞科普”栏目,帮你填上这些奇妙脑洞。
打哈欠可能是人类最奇妙的行为之一:
身边的人打哈欠,
我们会控制不住地跟着打;
哪怕是看到打哈欠的图片,
我们都免不了哈欠连天……
这种效应让人“不明觉厉”。
为什么别人打哈欠,你也会跟着打?
心理专家这样解释。
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导
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
张学新
为什么打哈欠会“传染”?
模仿行为
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解释,打哈欠“传染”是一种模仿性行为,与镜像神经元相关。
镜像神经元不是通过概念推理,而是通过直接模仿来让我们领会别人的意思。
当别人朝某个角度去看,我们也会下意识地朝某个角度去看。当你看到别人打哈欠时,视觉会刺激大脑皮层,刺激神经反射,发生的一种本能现象。
人类的认知能力、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。
移情作用
“打哈欠传染”的现象,只在人类、黑猩猩、狒狒和狗身上有。
神经生物学家们发现,只有大脑皮层发达的脊椎动物,才有能力辨识哈欠,并且彼此传染,因为他们能够了解同伴的想法。
当你看到有人在大街上不小心跌倒,可能会情不自禁地“哎呦”一声;别人大笑时,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笑声。
同理,当看到别人哈欠连天时,在“移情作用”的影响下,你也会觉得困。
2007年康涅狄格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,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,自闭症患儿对别人的哈欠更加无动于衷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哈欠传染与移情能力的联系。
亲密的人之间更容易“传染”
打哈欠这种行为不仅会“传染”,而且与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度相关。
国外科学家用了1年时间收集了超过100名不同国籍的成年人进行研究后发现,打哈欠传染现象在亲人间发生率最高,其次是朋友,然后是熟人,最后是陌生人。
关系越亲密的人,被传染的概率越高。这是为什么呢?
我们更容易模仿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的行为。
当面对的人关系越亲密,我们的同理心就越强,也就越容易感受到对方的压力、焦虑、无聊或疲劳。